由此看來,中國內地的博客也許有從線上走到線下、即有從網路發表進展到印刷出版的可能,而博客的商業化道路,益發顯得明顯和充滿可能。《博客》乃至中國博客商業化成功與否,固然是未知數;肯定的是,咱們的香港特區從此又有多一個產業的發展,是落後於咱們的偉大祖國了(至於假奶粉假雞蛋等「產業」的「落後」自是甭說了)。
《博客》被定義為『中國第一本「輕概念」心靈讀本』,對此它的主編、本身亦是一名瞭解和認識網路的網誌寫作者韓浩月認為,『音樂之「輕」,可以通過音符迅速撫慰人的心靈,輕音樂總會忍不住令人閉目遐思,同樣,文字也具備這種功效,一本好的雜誌,也會令讀者深深沉浸在愉悅海洋裡。』據報導,《博客》更像是一本「做給1970年代人看的雜誌,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對生命深刻的感悟,以及對當下的敏銳把握,使得這本雜誌充滿唯美氣息和時代感。」
可惜的是,暫時未有發現《博客》試刊號在香港有售,未能親身買一本來仔細的讀。暫時惟有從中華讀書報的報導,初步知悉其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從《博客》試刊號裝幀看,封面簡單大氣,富有特定的網路氣息,一排排手拉手微笑的網路符號象徵著博客互通互聯、獨立且共用的精神,封底大片起伏的綠色麥浪意味著博客生生不息的精神。從內容看,這本雜誌仍借鑒了《讀者》、《青年文摘》等文摘雜誌的形式,文字清新、雋永,只是裡面的文字大多來自於網路,因此令讀者多了些微妙的感受。內容版式更是簡潔到了簡單的地步,便於閱讀,這點和網頁的功能非常類似。」
也許稍後到深圳出差時,順道試試可否買到一本《博客》試刊號來讀,了解一下這本雜誌是否有上述報導所言的底蘊,並從而窺視中國內地的網路出版的最新發展。如有幸買得《博客》來讀的話,定會在此分享一下我對它的看法的,希望屆時各位會到此捧場吧。
為甚麼紅色的那一位不與其他的人牽手呢﹖有甚麼深意嗎﹖
回覆刪除我想, 紅色人形不與其他的白色人形牽手的原因是, 當中象徵及凸出了「博客互通互聯、獨立且共用的精神」中的「獨立性」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