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27, 2004

類似前言 ─ 沒有未來的未來文化 (2004.11.27)

從今天11月27日的《太陽報》得悉,2002年7月成立、以提供「一條龍自資出版服務」見稱一時的著名本地小型出版社未來文化,在收取了為數相當的「準作家」的款項後未能履行出版合約已經有一段日子了,及至最近更突然結業。可憐那些滿有幻想的「準作家」因而「懷疑」墜入了商業騙局,不但未能一圓朝思暮想的作家夢,更可能損失了懷有出版熱忱的血汗金錢。

容我先說句不是「馬後炮」的老實話。很多的香港出版行內人士(包括在下),在綜合了各方的有關情報後,早已表示絕不看好這家未來文化的生存機會了。數月前,在某些場合和部分行內人士談到香港的自資出版的情況時,已經斷言未來文化對出版的概念、運作等各方面存在很多根本性的錯誤,並預計它不出一年便會出現嚴重的營運問題,最終難逃結業的命運後果。想不到的只是,它的生命比我們預計的提早了結束罷。

近來公私兩忙的情況依舊繼續。除了早前提到的出版行銷工作和工餘進修的藝術展覽策劃課程外,下個月初會上一個為期三星期的晚間的編輯出版培訓課程(一年才舉辦一次,機會難得啊,已經錯過了去年的,而今年這次的課程幸運地與正在上的藝術展覽策劃課在時間上沒有衝撞,怎樣辛苦也不能錯過報讀的機會吧?);碰巧自己的居所會同時開展全面的裝修翻新工程,為期約需六至八週,這段期間恐怕未能好好的寫些什麼的。看書的速度也比以前慢了。

可能是每次和相熟的出版行家見面,編輯也好小型出版社負責人也好門市經營者也好作家朋友也好,不知怎的他們都喜歡問我對香港的自資出版有怎麼樣的看法(也許是因為我看來是個「諸事八卦」兼「口水多過浪」的人吧)。因此,實在很想寫一下關於香港的自資出版的什麼的,藉以較有系統地回應一下他們的提問,並順道就此題目的粗淺見解留下一些歷史陳跡,為自己也好為有興趣了解我的見解的什麼人什麼機構也好。

我記得,每每談到香港的所謂的自資出版,尤其是未來文化這家出版社時,總是滔滔不絕,滄海不只一聲笑。我的笑是先甜後苦的。甜的是友好們的風趣話語,苦的是未來文化這個名號對「未來」與「文化」這對名詞的意義的諷刺和糟蹋。

然而,當下實在放不下心抽不出身為此整理出像樣的什麼文字,雖然在很多的場合為這個曾經與友好們互相噴了口水一灘又一灘,照理已經累積了自己和他們的一些見解。不好意思。惟有先寫下一段段類似前言的東西,寫在未完成的正文前面,提醒自己稍後要認真的為此寫些東西之餘,藉此讓對這個題目感興趣的bloggers在此留言發表意見,好讓在下與其他的各位可以集思廣益,對香港的出版產業可以有更深邃的認識和反省。

謝謝大家。

(正文待續)

星期一, 10月 25, 2004

從《華氏911》閱讀美國 (2004.10.25)



很多時候,我的所見所聞都是因為「偶然性」這東西而出現的。

上週六(2003.10.23)上午與R到中環IFC看電影,本來一早說好是看《驅魔人前傳》(Exorcist: The Beginning)的 ── 其實這個「本來」是R先提出來的,我的「本來」可是John Travolta主演的《火海豪情》(Ladder 49)啊。結果哩,站到購票服務台的一刻,R竟不知怎的說:「不如看《華氏911》吧,好嗎?」

「Ok,應該會是很有趣的一部電影吧。」這也許是我在當時可以宣之於口的惟一回覆吧。就這樣我倆在一個晴朗而微涼的早上看了《華氏911》(Fahrenheit 9/11)這部紀錄片了。

關於劇情和導演Michael Moore的簡介之類的東西不想說的太多了。一來很多媒體都已經對電影及導演作出了充分的介紹,各位要了解詳情實在不難,再重覆的「詮釋」的話,本文恐怕難免成為Hans兄所謂的一篇「文化垃圾」。二來不想就此扼殺仍未/即將看這部電影的各位朋友的觀賞雅致和想像空間。三來就算不具體的說出劇情,從片名、導演、宣傳品等各方面都可以猜想到電影的主題和劇情的大概吧。

想談的 ── 我所關注的 ── 是《華氏911》這部電影呈現出的美國的「真實面貌」。也就是說 ── 該怎麼說好呢 ── 一個鮮為人知(包括生於居於美國或世界各國的人們)的美國文明狀況。初步的體會有幾點:

1. 天真的美國人

美國人大體上是天真的。換句話說,美國人也許是世界上最有天真的民眾。這個「天真」沒有絕對負面的意思的。我的意思是,美國人天真的這種特質,有著其可愛可貴可取可敬的地方。他們的想像力之高、創作力之強,可不是開玩笑的。這些都可見於他們在電影、資訊科技、藝術、醫學 ......等各個範疇的成就。
可是,這個天真亦有它的盲點,很多時候都使美國人缺乏了看透人物事物的、整個大環境的一份世故。也許是美國這個國家還是頗年輕的原故,要求一個由建國至今不過二百多年歷史的國家的大部分民眾,全都具有豐厚的人文底蘊,某程度上是有點過份有點不公平的要求吧。

2. 世界首席謊言者

美國政府可能世界上最出色的謊言者。在騙盡世人的同時,不經意的(或是順道的也說不定)一同騙盡美國人。JFK遇襲身亡事件如是,水門事件如是,George W. Bush勝出美國總統大選如是,911事件如是,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如是 ......這一連串的如是,在美國人的天真本質底下,益發顯得是一場場「原來如此」的諷刺。
有個說法是,美國太空人1969年7月20日首度登陸月球的事件,不過是場虛構出來的驚世大騙局而已。當時世界正處於美蘇對抗的冷戰時期,當蘇聯成功發射載人太空船後,美國總統甘迺迪便誓言:「我相信美國要誓言達到這個目標,在這個世代結束之前,將人送上月球,然後安然返回地面。」如果這是真相的話,那麼當時的美國政府撒這個謊的目的,是在於向全球發出「不落後於」冷戰時期的蘇聯的訊息,以穩住世人及美國人民對美國的信心(更重要的,也許是穩住蘇聯及全球國家對美國的懼怕心)。
老實說,我是不排除這個說法的真實性的。也許是受到「美國中情局設下『星球大戰』計畫的圈套拖垮前蘇聯」這個見解的影響了吧。

3. 媒體的存在意義

媒體的存在是服務政客的,特別在美國這樣一個自負為「世界警察」的國家。也許應該說,任何大小的大眾傳播媒介的最主要的存在理由,都是依附於政治的存在而存活的,尤其在美國這樣一個自封為世界首席民主之幫的國家。
所謂的言論自由,有是有的,只是首先看的是建構在怎麼樣的一套利益規則之上。美國如是,中國如是,台灣如是,香港如是 .....

4. 五十步笑百步的遊戲

任何的政治、人民、媒體、戰爭......等世界的所有事情,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遊戲,分別只在於利益(資源)的性質、數量、分配方式、場所、參與者、監察者等各方面的不同罷了。
最民主的國家也好,最極權的國度也好,在玩的還不是一樣的利益/資源分配的遊戲。還是不要「五十步笑百步」好了。

5. 民主是把雙刃劍

民主既成就了Michael Moore(美國版長毛?)這樣的「喚醒」群眾的人物,亦成就了George W. Bush(香港有什麼類似的傢伙?)這樣的「煽惑」人民的人物。
民主,既有監督政府、反映真相、維護公義的作用,亦有操縱民眾、弄虛作假、損人利己的效果。
民主是福是禍,看的是在怎麼樣的情勢下由怎麼樣的人建構並執行怎麼樣的制度來啊。專制也是一樣的噢,未必是不好的方式來的,在某些時候。

6. 發動戰爭的理由

「發動戰爭的理由,是因為需要藉以發動另一場戰爭。」Michael Moore在片中如是說。我是十分同意的,正如一個謊言往往是為了另一個謊言而存在著的一樣。


***

上述的純粹是個人看罷這部電影的初步體會,當中容或有所偏頗。不過,既然是見解,尤其是純粹的個人見解,與各位的想法有所分歧是自然不過的事。我想,在一個理想而理性的交流環境,最重要的是抱持著「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的宗旨和心胸。所謂後現代的多元化應該是這樣的。

附言:近來非常喜歡的電影還有Steven Spielberg導演、Tom Hanks主演的《機場客運站》(The Terminal)。希望可以有時間有閒心寫一下有關的個人體會吧。